五一前夕,从北京传来喜讯:来自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梯研发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技师潘阿锁,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评选的“最美职工”称号。潘阿锁是今年上海唯一一位当选“全国十大最美职工”的个人。
从一名普通的沪漂蓝领,到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工匠称号,连续两次拿到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再到这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最美职工”殊荣,成为闵行50万职工中的先进代表,潘阿锁是如何做到的?
潘阿锁1983年12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考发挥失常后,面对家人的失望,他没有气馁,选择去技校学一门手艺。在技校,潘阿锁系统学习了机械理论与实操,考取了相关证书。
在他毕业的前一年,江苏省出台了对口单招政策,允许职业学校的技校生考取大学。在录取率仅有5%的情况下,他抓住机遇,高分考取南京工程学院本科,圆了大学梦。
技校锻炼了他的实操能力,大学丰富了他的理论素养。毕业后,潘阿锁于2008年入职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爱登堡电梯公司,沉浸在电梯研发的世界里,随时向工程师、老师傅们请教学习,午休时在职工书屋里捧着专业书“啃”,下班后在宿舍里记笔记、抄重点……5年的时间里,他把所有类型的电梯都钻研了个遍,也为自己从一名“学徒”转变为“工匠”、进而成为电梯安装维修与设计领域首位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入职后,面对国内大多数办公楼、商场电梯速度都在3m/s以下、高速电梯研发技术由国外垄断且价格居奇的困境,潘阿锁立志要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梯。
他带领团队深耕电梯研发领域,2017年完成了40多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是完成了10m/s超高速和层间距可调节双层轿厢智能电梯的研发。经过各项测试,这一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在层高不同的大楼间使用双轿厢的难题,一次运输双倍客流,既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又能节省建筑空间,可以节省900多万元的引进费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目前,采用该技术的电梯已经在上海爱登堡总部办公大楼安全运行超过5年。2020年,高度超过300米的江西九江国际金融中心也使用上了潘阿锁研发的高速电梯。
除了此项研发成果,潘阿锁还获得了22件授权专利。他的4项电梯先进技术已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为企业创造了8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潘阿锁(左二)4月28日出席上海市闵行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并获得表彰
潘阿锁认为,做好电梯工程就是保障民生、“梯升”生活品质的具体实践。面对老楼加装电梯需求,如何让更多居民安全告别“爬楼时代”成为他的研究重点。
2019年,针对老楼加装电梯的底坑深度普遍存在不足这一难题,他勇于攻坚,发明了电梯机械阻尼装置技术,使得电梯在井道底坑深度减少50%以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符合标准的底坑检修空间。该项发明突破了老楼加装电梯技术难关,为推进加装电梯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为满足乘坐电梯时尽量避免接触电梯按钮的疫情防控需求,潘阿锁带领团队昼夜连续作战,加紧开发电梯声控设备,为扩建的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配套电梯,为湖北宜昌第二人民医院加装电梯。其中,宜昌医院更是要求“2天内必须完成电梯生产、3天内完成安装”。
对此,有着10多年电梯设计开发经验的潘阿锁开启“两线作战”模式,和团队连夜赶工冲剪、焊接、测试,仅用4天时间就将电梯图纸顺利交付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方,而后又带领团队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宜昌的电梯安装团队通力协作,确保加装电梯工程按节点顺利完工。这套电梯声控设备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防止交叉感染的问题,也解放了乘梯人员的双手,带来无接触式乘梯体验,被网友称之为“最强电梯”。
“技术,只有传承下去才有价值。”有感于这一点,潘阿锁运用自己十多年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潘阿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兼任上海闵行区爱登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讲师,已培养徒弟15名,并每年为企业和社会培训200多名电梯行业技术人才,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切实解决电梯行业产品售后服务人才的紧缺难题。